“火车头”如何带起一节节车厢

发布时间:2024-01-02│ 来源:ob欧宝娱乐网页

  一个老旧社区,拥有多大能量?能调动多少资源?为居民办多少事?位于浙江海宁市硖石街道的西山社区给出了惊人答案。

  这里先后聚集了43家社会组织、2万余名志愿者,十年间共发起 200多场公益慈善活动和43个项目,从走访慰问、红色代办到养老托育、创业增收,服务范围涵盖居民生活方方面面,服务触角甚至延伸到了全市乃至新疆、四川等地。社区由此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

  这个社区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背后有哪些基层治理的“法宝”?近日,记者走进西山社区一探究竟。

  最近,西山社区隆兴嘉苑小区居民迎来一件大喜事:6台电梯集中开工,居民即将告别气喘吁吁的爬楼生活,享受一键直达的便捷。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不仅涉及巨额费用,还有因占用公共空间、楼层不同导致的意见不统一,推进起来困难重重。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连续奔忙2个多月,一边协调电梯公司,一边一个个楼道跑,挨家挨户协商,有些人家甚至上门沟通了十几个来回,总算达成一致,实现了众多居民的迫切心愿。

  居家养老、幼儿托育、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装电梯……细数社区办成的一件件民生实事,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别看现在这么好,以前我们还经常登上海宁市的治理‘黑榜’。”金美凤毫不讳言。西山社区地处老城区火车站附近和皮革城商圈,1.19平方公里中容纳了1万多名居民,其中外来工作生活的新居民占比超过一半。因为人员混杂、管理不善,这里一度乱象丛生、矛盾频发。

  一次,因为劳资纠纷,大量新居民聚集声讨,甚至引发了伤人事件。等到社区工作人员赶到时,其中一位当事人愤愤不平地撂下一句话:“你们早干嘛去了?”这句话,深深刺痛了金美凤:“社区提供的服务不精准,干部干得费劲,群众却不买账。”

  痛定思痛,怎么让居民尤其是新居民从“有事找老乡”转变为“有事找组织”,为大家打造一片温馨家园?几经讨论,社区党委明确工作理念:“老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先把居民需求摸清楚。金美凤开门纳谏,开通24小时“金姐热线”,随时倾听群众呼声,社区干部、网格员等组建社情民意队,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线上,搭建网格三级微信群;线下,设立楼道议事会、居民会客厅、协商驿站、民情茶吧等,汇集群众的急难愁盼。

  从一个个心愿、一句句抱怨中,社区党委梳理出一张动态更新的需求清单,居民的“难点”“槽点”成了社区工作的突破点。

  一些老旧小区停了很多废弃电瓶车,既煞风景又挤占公共空间,社区组织人员清理,还发动居民众筹桌椅板凳,扮靓了小区环境,让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社区里老人多,经常做一顿饭吃好几天,社区开办“爱心食堂”,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上门,让老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热乎的饭菜。很多新居民缺乏归属感,社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大家参加,一步步拉进他们与社区的距离……

  发现居民经常有疏通管道、维修水电等需求,社区党委发动社区物业和在职党员组建“小小螺丝钉”服务团队,居民一打电话,他们第一时间快速出动,仅仅一年就开展了2200多次义务维修。数字背后是居民满满的认可和感动,小区物业费收缴率由不足30%提升至98%。

  一到暑假,西山社区新居民的孩子们就迎来了他们最盼望的时刻,天天都会早早来社区“爱心教室”报到。这里有大学生志愿者辅导作业,有生动有趣的讲座,还有专人组织去瞻仰南湖红船、观钱塘大潮,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孩子们过得充实开心,父母则省心放心。

  这间“爱心教室”是西山社区为解决新居民子女暑期托管问题而设立的,至今已运行14年,链接起海宁义工、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等多家公益团体,先后吸引5000多人次志愿者参与,累计为4200多名儿童提供暑期托管、文化辅导、社会实践等服务。

  一边是万人社区的千般需求,一边是城市社区缺人缺钱缺资源的困境,看似两难的矛盾,早已被西山社区巧妙化解,秘密就藏在社区强大的“后援团”里。

  针对社区人手不足、力量不够等问题,2008年,西山社区成立海宁市首个社区社会组织——温馨港湾新居民服务中心及其党支部,搭建孵化平台,链接社会资源,汇聚更多力量为群众服务。

  遍布全市的新居民中有不少热心公益、有威望的人,社区多方联络,发动他们组建“潮乡家园”新居民调解委员会、“乡帮宁”新娘舅帮帮团等,发挥乡音乡情的优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张清平就是这里面一位,在海宁创业多年,他不仅在事业上有所收获,还在社区的动员下开启了志愿服务之路:“作为一名党员,能够为基层治理尽一份力,很有成就感。”

  有了孵化平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确认和保证每一个培育和入驻的社会组织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运行,西山社区党委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方式强化组织领导,主动为社会组织匹配资源,提供配套支持,搭建成长通道,增强社会组织的归属感。

  在西山社区乃至整个海宁市,潮乡救援队都堪称“网红”组织:队员中三分之一是办企业的,却活跃在寻找走失老人、清理马蜂窝等救援抢险服务一线名,如今已单独建立了党支部。“跟着社区党委,我们这群人从以前比豪车到现在比救人,真正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党支部书记、队长倪海东感慨万千。

  随着入驻的社会力量慢慢的变多,西山社区深化大党委制,通过党建联建把各类社会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凝聚在一起,合力参与到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项目中去。

  社区有需要,“后援团”随时“一呼百应”。近20年来,西山社区先后培育43家社会组织,链接147家公益团队以及2.1万余名志愿者,发起200多场公益慈善活动和43个项目,不少项目从这里走向了全市乃至另外的地方。“小到百元一把的‘转角爱心椅’,大到一次50万元的换肝手术费,甚至动辄百万元资金的大型公益项目,只要社区一发起,很快就会被‘秒杀’一空。”金美凤自豪地说。

  群众既是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这句话在西山社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西山社区,新开发的幸福家园党群综合体人气旺盛。4300平方米的空间里,爱心联盟运行阵地、爱心餐厅、卫生服务站、睦邻托育中心、老年活动室等功能区逐一分布,居民的需求在这里几乎都能得到满足:喜欢文体的有舞蹈队、腰鼓队、乒乓球队、戏曲队;需要家电维修、理发等服务,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人需要关爱,可以找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遇到困难和问题,还有邻里帮帮团……

  周到细致的服务带给居民满满的幸福,慢慢的变多居民从接受服务到提供服务,热情参加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来。几年前的暑假,新居民姚大江的女儿被社区从老家接来和他团聚,还参加了“爱心教室”的暑期托管。为了回报社区,姚大江发挥手艺优势,义务给社区里的老人提供住宿涂白、补墙等服务,还加入了爱心联盟、新居民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群众自治的“化学反应”也在发生,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自家的事情,自家来处理”,居民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真正主角。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改哪些、怎么改,党员带头做工作,居民共同商量着来,有话好好说,有事大家干。一些居民原来总爱给社区“找茬”“挑刺”,社区邀请他们成立“工程改造监督团”,从决策开始到竣工验收,全程参与、密切跟踪,最终改造工程得以“零投诉”完成。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社区治理也在一直在升级迭代。依托数字赋能,西山社区成了海宁民生综合体“驾驶舱”、“益呼应”服务平台、“同心共富”社会服务应用场景的总枢纽,开始了从“有呼必应”到“未呼先应”的探索。

  “以‘益呼应’志愿服务平台为例,社区为独居老人免费配备智能手环,小到购买生活用品,大到身体不适呼救,都可通过手环按键,由平台派发给志愿者即时处理,打造‘1次按键3分钟回应10分钟到达’的服务闭环。”社区工作人员柳灿介绍,手环的基础健康监测数据还会实时传回平台,实现在线动态监测。

  在硖北里小区,已经90岁高龄的蒋萍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这里,她舍不得搬走,子女只好常来探望。好在社区志愿者会定期上门,打扫卫生、护理身体、陪她聊天。“社区就像我的娘家,在这里住着踏实、舒心。”

  干群一条心,携手共创幸福家园。在居民眼中,西山社区党委就像“火车头”,带起一节节车厢,载着居民的需求一路向前。(本报记者 吴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