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OB欧宝娱乐APP网址入口
“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的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近日,在鄂州市西山街道月畔湾社区举办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现场,垃圾分类宣导员通过言简意赅的垃圾分类小口诀,帮助居民加深印象,并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问题。
这是鄂州市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鄂州市通过科普宣讲、阵地打造、氛围营造等路径,多元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逐步的提升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你好,我是智能机器人小雪,欢迎来到鄂州……”5月22日,记者走进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一座硬件阵容强大、科技感十足、主题鲜明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场馆映入眼帘。“党建红”“环保绿”“科技蓝”相映成趣,十分耀眼,市民在智能机器人小雪的带领下,体验焚烧发电系统“动感单车”等设施,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科普基地门前,工作人员设置了有害垃圾兑换礼品摊位,吸引不少居民的关注。大家纷纷将家中的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带到现场,兑换成生活用品。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科普教育基地”。如今,这里成了家长带孩子经常来的“网红打卡地”。
“骨头和蛋壳是什么垃圾?”“厨余垃圾。”“家里的过期药品是什么垃圾?”“有害垃圾。”近日,该科普体验馆内热闹异常,一群小萌娃围在垃圾分类宣导员身旁,争先恐后举起小手,抢答问题。
在互动区,市民王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站在大屏幕前挥一挥手,垃圾便落入不同分类桶中,体验了一把垃圾分类投放过程。
“场馆设计互动性强,‘学+玩’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王女士连连点赞。
“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能让广大市民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培养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让垃圾分类意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市民的心里,共同守护城市人居环境。”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工作人员汪细环表示。
一份垃圾除了丢掉,还能做成什么?鄂州市市容环卫中心泽林环卫所给出了答案——艺术品。
5月22日,记者走进泽林环卫所,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由废弃物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外形好看,细节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废弃物品经过二次利用,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该所质检员董利平介绍,“比如这个精美的收纳盒,是用废弃的酸奶瓶制作的。这个水果拼盘模型,是用水果包装袋做成的。还有这个沙发靠垫和围裙,是用废弃的牛仔裤加工而成的。”
“2019年至今,已变废为宝制作了上百件工艺品,不仅保护了环境,还陶冶了情操。”董利平自豪地说。
为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今年以来,鄂州市相关街道、社区积极对接学校、共建单位,充分发动在职党员、学校学生、居民志愿者等,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废旧、坏损的物品,通过剪贴、绘画、折叠、拼装等工序,加工制作成形形的物件和装饰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鄂州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展宣传活动40多场,带动1万多人参与。
近日,记者走进古楼街道花园社区花园小区,只见道路整洁,绿化带修剪整齐,一排排树木挺拔直立,与错落有致的居民楼构成了一幅静谧舒适的画面。
2020年,该小区在全市首批开展城区“撤桶并点”试点工作,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今,在小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撤桶并点’是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分散在居民楼道口以及单元门栋口的分散垃圾桶撤除,设置集中投放点,实现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污染源,让环境更整洁,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分类收运效率,让垃圾源头管控更便利。”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撤桶并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居民早已习惯以前的垃圾投放方式,听说要实行‘撤桶并点’,反对声一片。”花园社区工作人员黄丽娜回忆道。
为让居民了解“撤桶并点”的好处,该社区多次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走访,宣传“撤桶并点”有关政策,召开垃圾点选址和“撤桶并点”启动议事会,合理设置投放点,并引进第三方公司,通过宣传督导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掌握生活垃圾定点分类投放的内容、流程和要求,提升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推行不到3个月,基本完成‘撤桶并点’工作,80多个垃圾桶变成了19个投放点。”黄丽娜介绍。
与花园小区一样,2022年开始推行“撤桶并点”工作的西山街道月畔湾小区,也见证了“撤桶并点”的变化。从一开始的4个桶到建起亭棚为垃圾遮风挡雨,防止产生污水影响环境,再到现在的第三代改良款,居民不用动手,直接踩一下脚踏就可以实现无接触式投放,扔得放心、扔得安心。
据了解,从今年1月起,鄂州市在城区全面启动“撤桶并点”工作,撤掉居民小区分散在楼栋、停车场、道路旁的零散垃圾收集容器,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定点清运,让垃圾在小区内存放时间最短、在阳光下暴露时间最短、在城市中周转时间最短,全方面提升城市卫生环境,改善市容面貌。(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治辉)
“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的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近日,在鄂州市西山街道月畔湾社区举办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现场,垃圾分类宣导员通过言简意赅的垃圾分类小口诀,帮助居民加深印象,并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日常垃圾分类问题。
这是鄂州市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鄂州市通过科普宣讲、阵地打造、氛围营造等路径,多元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逐步的提升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你好,我是智能机器人小雪,欢迎来到鄂州……”5月22日,记者走进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一座硬件阵容强大、科技感十足、主题鲜明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场馆映入眼帘。“党建红”“环保绿”“科技蓝”相映成趣,十分耀眼,市民在智能机器人小雪的带领下,体验焚烧发电系统“动感单车”等设施,科技感扑面而来。
在科普基地门前,工作人员设置了有害垃圾兑换礼品摊位,吸引不少居民的关注。大家纷纷将家中的过期药品、废电池等带到现场,兑换成生活用品。
“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科普教育基地”。如今,这里成了家长带孩子经常来的“网红打卡地”。
“骨头和蛋壳是什么垃圾?”“厨余垃圾。”“家里的过期药品是什么垃圾?”“有害垃圾。”近日,该科普体验馆内热闹异常,一群小萌娃围在垃圾分类宣导员身旁,争先恐后举起小手,抢答问题。
在互动区,市民王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站在大屏幕前挥一挥手,垃圾便落入不同分类桶中,体验了一把垃圾分类投放过程。
“场馆设计互动性强,‘学+玩’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王女士连连点赞。
“开展垃圾分类科普活动,能让广大市民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培养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让垃圾分类意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市民的心里,共同守护城市人居环境。”市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工作人员汪细环表示。
一份垃圾除了丢掉,还能做成什么?鄂州市市容环卫中心泽林环卫所给出了答案——艺术品。
5月22日,记者走进泽林环卫所,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由废弃物品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外形好看,细节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废弃物品经过二次利用,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该所质检员董利平介绍,“比如这个精美的收纳盒,是用废弃的酸奶瓶制作的。这个水果拼盘模型,是用水果包装袋做成的。还有这个沙发靠垫和围裙,是用废弃的牛仔裤加工而成的。”
“2019年至今,已变废为宝制作了上百件工艺品,不仅保护了环境,还陶冶了情操。”董利平自豪地说。
为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今年以来,鄂州市相关街道、社区积极对接学校、共建单位,充分发动在职党员、学校学生、居民志愿者等,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废旧、坏损的物品,通过剪贴、绘画、折叠、拼装等工序,加工制作成形形的物件和装饰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鄂州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变废为宝手工展宣传活动40多场,带动1万多人参与。
近日,记者走进古楼街道花园社区花园小区,只见道路整洁,绿化带修剪整齐,一排排树木挺拔直立,与错落有致的居民楼构成了一幅静谧舒适的画面。
2020年,该小区在全市首批开展城区“撤桶并点”试点工作,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如今,在小区随手一拍,就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撤桶并点’是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分散在居民楼道口以及单元门栋口的分散垃圾桶撤除,设置集中投放点,实现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污染源,让环境更整洁,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分类收运效率,让垃圾源头管控更便利。”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撤桶并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居民早已习惯以前的垃圾投放方式,听说要实行‘撤桶并点’,反对声一片。”花园社区工作人员黄丽娜回忆道。
为让居民了解“撤桶并点”的好处,该社区多次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走访,宣传“撤桶并点”有关政策,召开垃圾点选址和“撤桶并点”启动议事会,合理设置投放点,并引进第三方公司,通过宣传督导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掌握生活垃圾定点分类投放的内容、流程和要求,提升居民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推行不到3个月,基本完成‘撤桶并点’工作,80多个垃圾桶变成了19个投放点。”黄丽娜介绍。
与花园小区一样,2022年开始推行“撤桶并点”工作的西山街道月畔湾小区,也见证了“撤桶并点”的变化。从一开始的4个桶到建起亭棚为垃圾遮风挡雨,防止产生污水影响环境,再到现在的第三代改良款,居民不用动手,直接踩一下脚踏就可以实现无接触式投放,扔得放心、扔得安心。
据了解,从今年1月起,鄂州市在城区全面启动“撤桶并点”工作,撤掉居民小区分散在楼栋、停车场、道路旁的零散垃圾收集容器,设置生活垃圾投放点,每天定时定点清运,让垃圾在小区内存放时间最短、在阳光下暴露时间最短、在城市中周转时间最短,全方面提升城市卫生环境,改善市容面貌。(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治辉)